足跡小劇場演書節|第三屆 《開幕節目:「詩意流動」青年演書新作展》
在流動中閱讀,在閱讀中流動。
「進入」詩意,演繹流動
「青年演書新作展」演出前
文/盧頌寧
看過「足跡小劇場演書節」<詩意流動>的連排,心裡就出現了「進入」這個詞。
「進入」,是一個動詞,是一個動作,進而入,入之後又是一個甚麼景像?「進入」,可能是這四個作品的動線。這次演出有四個作品,每個都由一首詩開始進入,詩是特別的文字表達,四首詩來自不同的作者,他們是澳門的詩人凌鈍、姚風、黃文輝、袁紹珊,詩意淡淡,細味下去卻是濃濃的,詩中有意無意的牽動著澳門,或可說牽動著澳門人的心。
那創作者如何在劇場上演繹這四首詩?
他們都帶著詩進入劇場--另一個創作空間,詩是用文字表達,劇場必須通過光、身體、空間等去表達,張楚誠、陳妙芝、盧曉薇、文舒琪都是劇場的新力軍,他俐四位決心用詩作演繹起點的。
張楚誠,一個「動作人」,跑過不少劇團,做過不少演出,而這是他第二次進行個人創作及演出,去年「演書節」演繹的是寂然的小說作品,還得到原作者的稱讚,今次進入凌鈍的<停電>,又是一個怎樣的景況?
陳妙芝,文字、傳播工作者,對詩當然有另一種結構性的處理。搭上了姚風<黎明的列車>,最後,她會帶著大地(或者可說大地帶著她),進入一個怎樣的空間,怎樣的想像?
盧曉薇,舞者,身體是她的工具,空間是表現黃文輝<謊言>這首詩的平台,那裡是太陽、是月亮,是一瞬即滅的新生命,她如何用身體進入這個瞬間生滅的空間,而詩又如何從她身體中散出?
文舒琪,剛中學畢業的小女生,她的視點往往讓人帶著驚喜,她看袁紹珊的<黃昏>帶著出人意表的哀傷,最後這個要出外讀書的女生,會帶著一個甚麼的澳門黃昏進入大學時代?
看<詩意流動>的連排是在演出前兩星期發生的,不知進入最後演出時刻,會有甚麼改變,會否進入另一個詩意以外的空間,或者進入詩更裡面的空間,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語彙,給這四個新力軍一些提點,讓他們可走得更遠。
太陽是骯髒的
盧曉薇 《閆月》
(改編自黃文輝《謊言》)
在現代舞的啓蒙下深受即興創作的影響,探究生活中心理上的對抗,環境接觸等所產生的自然生態和心態改變。進行內心治療。
周遭人事物轉變太快 提不住摸不透
願能勇敢誠意面對 珍惜所有
張楚誠 《DISCONNECTED》
(改編自凌鈍《停電》)
天蠍座。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石頭公社成員。
旅程是為了忘記一個寂寞的城市,乘坐列車出發,在黑夜中觀賞窗外一格一格的風景。以為看盡世間風光,但心裡記得的卻不是「現在」,而是「曾經」。在下車時,離開安全旳座位。在漫漫長夜中,從一個陌生地尋找自己旳初衷。
陳妙芝 《黎明的列車》
(改編自姚風 《黎明的列車》)
現職記者,曾參與2009年足跡《望廈1849》;2009年文化中心澳門革新版《日出》;2006年文化中心環境劇場《聽風的卡夫卡》等。
一份不斷被修改的功課,
描述著一個不斷被修改的黃昏。
殘破的是記憶還是這個地方?
文舒琪 《放學》
(改編自袁紹姍 《黃昏》)
澳門出生,剛中學畢業,經常性進入放空狀態,貪玩貪吃貪睡。
第三屆足跡小劇場演書節
足跡「小劇場演書節」以「書/閱讀」為主題,鼓勵劇場創作人從結實豐富的文學作品裡發掘素材與靈感,跨越藝術創作的界線進行劇場實驗。「第三屆足跡小劇場演書節」分為青年演書近作展、精選海外演出、書寫澳門三部份。青年演書新作展以本土詩作為題,以一晚四劇的匯演方式演出了《詩意流動》。精選海外演出邀請了香港著名燈光設計師劉銘鏗演出立體書講故劇場《戰火中的奔奔賓尼》。另外,本地劇場工作者杜國康和林偉彤分別從不同的文學文本中取得靈感,創作出兩部反映不同世代澳門人面對今日社會現狀下的心理狀態的作品《The Gutter》及《水藍拾記》。
「演書節」工作圑隊
策劃:莫兆忠
製作統籌:盧頌寧
行政執行:余詠芝
宣傳:莫兆忠、盧頌寧
票務:余詠芝、莫群莊
場務:劉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