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聚偶遇2017|兒童默劇《叩!叩!死神》
「童聚偶遇2017」系列邀請《叩!叩!死神》來澳門演出,該劇改編自歐洲童話《核桃裡的死神》,以無語言的肢體默劇形式,與小朋友與家長一起探討生命的始終。
《叩!叩!死神》由台灣野孩子肢體劇場製作,姚尚德、林乃文聯合編導,是2016台灣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入選作品,改編自歐洲童話(作者佚名)「核桃裡的死神」,以別出心裁的方式討論生死與靈魂: 死不只是哀傷枯萎痛苦與結束,而是世界萬物更新的必要,重生的契機。生死對人類和宇宙萬物來說,並非無常,而是如常。原作中關住死神的核桃在此次劇場版改編中被置換成花生(別名: 長生果),生死內外同體,更接近東方的生死哲理。
《叩!叩!死神》以台灣少見的法式肢體默劇的形式來描繪這個簡單而寓意深 長的故事,超越語言藩籬,成為一個以豐富的肢體、音樂及想像空間來敘說的 故事,適合大人也適合小孩觀賞及共同討論。 劇情介紹 : 小男孩守在重病臥床的母親身旁,突然聽見房子外有聲響。他出門觀看,發現死神正向著屋子而來。不願意母親被死神帶走,小男孩急忙攔住死神並且搶過死神手中的棍棒敲向死神。死神被越敲越小,男孩見狀,便將他塞進隨手撿來的長生果(花生)殼裡,然後跑到河邊將困著死神的長生果殼丟進河裡。男孩回家後,發現媽媽竟然健康地活著,非常開心,他將原本要跟母親訴說關於死神的事默默地吞了回去。 但,沒有了死神,沒有了死亡,這世界會發生什麼事呢?
除了姚尚德、張昌緬、蘇凌等台灣演員外,澳門演員袁一豪在劇中出演兒子一角。台灣兒童劇研究者謝鴻文(評論)認為該劇「以默劇肢體演出,不用刻意使用溫情不感傷的敘事言語來包裝沉重的議題」,是一部「勇敢突破框架」的演出。
野孩子肢體劇場 L’ENFANT SAUVAGE PHYSICAL THEATRE
「野孩子肢體劇場」為留法肢體默劇表演者姚尚德所創立。姚尚德曾於2011年通過雲門舞集流浪者計劃,於中國進行三個月「默劇出走」戶外即興演出,行走二十餘鄉鎮,與民眾、環境互動。自2012年起至今(2016),以「野孩子肢體劇場」於全台各地進行「默劇出走-台灣小角落」及「落地生根」駐地創作計畫,走訪台灣各個小角落,進入偏鄉、原民部落、新移民團體、育幼院及傳統市場、廟宇、農田等庶民文化之中,由初期短暫停留發展至兩、三個月駐地創作,透過表演與在地文化連結、鼓勵在地民眾集體創作。 「野孩子」從默劇肢體出發,與多領域工作者合作,開發表演不同面向,嘗試不同表演空間,討論社會議題,以表演尋找與人及社會更深的互動。近年來,「野孩子」的演出也走至如「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環境藝術燈節」、「嘉義市戲劇節」、「澳門拉丁幻彩大巡遊」、「上海明當代美術館-單人表演藝術節」、「烏鎮戲劇節-古鎮嘉年華」、「默劇出走-印尼龍目島環境劇場初試驗」等國內外大小藝術節及文化交流活動,累積相當豐厚的演出及與觀眾/民眾對話的經驗。
《叩!叩!死神》最新消息:goo.gl/8VVT3X
更多關於 童聚偶遇2017系列
《叩!叩!死神》來澳演出經費補助︰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