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藝術節 → 咖哩骨遊記2019.旅行裝
臺南藝術節
咖哩骨遊記2019.旅行裝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
承辦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
・
這不是一個參與式劇場,是一次戴上耳機,可以與其他人、甚至當下行走地方保持距離的獨步旅程。
多年來,足跡為澳門,這個致力文化觀光的城市,設計了多種結合劇場演出的徒步旅行路線。虛實交錯的歷史敘事、詩意的形體表達與舞台意象,以社區街道、文物古蹟為主要場景,讓觀眾穿梭在現實與想像的張力之間,對習以為常的城市風景,產生新的感知體驗,重新審視歷史與今日的連結,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這次《咖哩骨遊記2019.旅行裝》,將為臺南藝術節的觀眾編寫了全新的漫遊路線,跟大家展開一次「矮人國」的暗黑之旅。
《咖哩骨遊記2019.旅行裝》首演於「第三十屆澳門藝術節」。
・
創作人的話
・
莫兆忠
總導演
當我們說「城市」,好像在說一種傳說,一個被虛構出來的故事。因為我們都沒有時間踩踏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只能道聽途說,更何況,有些城市的土地會不斷長大,我們沒有時間「打撈」它長大的經歷,下面還有個被埋沒的海,熟悉的將不斷變為陌生。於是,我們只有不斷行走。當走過的路,變成陌生的路,當相識的人和故事,變得陌生,時間就跟我們相認了。
盧頌寧
共同創作、形體及道具設計、演員
「歷史」、「空間」—《咖哩骨遊記》多年來演變的關鍵詞。2019年的「咖哩骨」加入了「時間」,減去了「演員」。 減去「演員」不代表沒有「演員」,「演員」在《咖哩骨遊記》中只是其中一個被看見的文本,其他如「街道」、「建築物」、「物件」、「燈光」、「聲音」一樣,都是被閱讀的文本,而閱讀需要讀者的參與,需要讀者的想像。
馬慧妍
聯合編劇
「咖哩骨是什麼意思?」幾乎每個聽到戲名的人,第一反應都是這個問題,其實我也說不準。我沒看過《咖哩骨遊記》系列以前的演出,2013年,出於好奇買了劇本,今年以共同編劇的身份參與其中,每回工作前,腦中都先從幾個問題開始,像在熱身:咖哩骨是誰?他去哪裡了?他做了什麼? 從追問一個人或故事的下落那刻開始,虛假與真實不再壁壘分明,在《咖哩骨遊記》的工作過程中,我很享受與團隊一起遊走在以假亂真的空間,我們用想像和手腳切切實實地走了好幾(十?)回,一樣的路,城市卻顯得那麼面目模糊、物事飛逝。有時心裡就會浮現,詩人飲江在〈伊索先生寓言〉寫道: 「須知,萬物破碎處,一個寓言,是另一個寓言。」
・
演出
足跡 Step Out
・
2001年於澳門成立,不希望被定義為「劇團」或「舞團」,一直致力於劇場創作、藝術教育及海外交流。近年作品包括《大世界娛樂場》I及II,《咖哩骨遊記》、《漂流者之屋》、《望廈1849》、《找記憶》、《圈圈》、《石頭雨》等。每年舉辦「足跡小劇場演書節」及「童聚偶遇」兒童劇季。
・
製作及技術執行
僻室 House Peace
・
創立於2018年,團員專長以空間出發,複合各種動態與靜態展演。在表演藝術創作中亦希冀能找到文本與空間之間新的對話形式。
・
演職員簡介
・
莫兆忠
總導演、聯合編劇
澳門出生,劇場編導、評論人及活動策劃,《劇場.閱讀》季刊及劇場評論網站《評地》主編。
盧頌寧
共同創作、形體及道具設計、演員
足跡創辦人及現任理事長,編舞、舞者、兒童戲劇工作者。九十年代開始參與舞蹈及劇場工 作,現主要擔任劇場行政、偶劇及劇場動作指導等。個人演出包括《影的告別》、《境.遇》、 《合照》、《圈圈》、《當我吃杯麪的時候》等,先後於台灣、廣州及澳門等地演出。
杜國康
共同創作、燈光及裝置設計、技術統籌
自由身劇場工作者,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修燈光設計。作品以燈光設計為 主,涵括戲劇、舞蹈、音樂劇、歌劇等。2015 年以焦點舞團《雙分子》獲選為布拉格劇場 設計四年展台灣學生館作品。近年重要作品包括《大世界娛樂場 II》、《圈圈》、《長衫詞》、 《叢前黑夜》、《虛域》、《匠木浮城》、《侯貝多.如戈》、《Coming Home》、《香山夢梅》、 《甲戌風災》等。
馬慧妍
聯合編劇
生於澳門,現居台北,自由身文字工作者。近年撰寫的劇場及影視劇本包括《安娜與蘇珊》(合編)、《美樂蒂》、《SONIA》(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走市場》遊走式展演劇場、《送餅乾》(台北藝穗節)、《速.城》裝置劇場(第七屆足跡小劇場演書節)、《就這樣認識了,晚上》(澳門文化中心短片計劃)、《失傘先生》(台灣公共電視第十二屆學生劇展)、《觀自在菩薩》等。
黃思農
音樂設計
劇場、當代藝術、聲響與音樂的跨域創作者。二十歲時創立再拒劇團,並擔任團長至今。近 年發表多齣聲音劇場及漫遊者劇場,圍繞聽覺發展各種新型態藝術表現語彙,改變觀者對時 間與日常的感知。從早期探討當代勞動青年處境的《美國夢工廠》到《諸神黃昏》,關心主 題不離邊緣的存在狀態。2018 年受邀於墨西哥城發表《後殖民食物與記憶》及於橫濱表演 藝術節演出《Concert of Performance Review》。
陳玟良
服裝設計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從事劇場和電影服裝工作。近年的舞台劇作品包括《兩韓統一》、《匠木浮城》、《單身租隊友》、《地球自衛隊》、《微醺大飯店》、《還陽記》、《上身不由己》、《死死免了米》、《戰場上的野餐》、《大肚王朝》等。曾任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 展 2019 台灣館策展服裝設計、Netflix 影集《虎尾》服裝設計助理、電影《沉默》服裝做舊 助理、全民大劇團電影《瘋狂電視台》服裝設計助理等。
劉芷蕙
道具及裝置設計、行政執行
生於澳門。全職表演藝術工作者,畢業於澳門大學英文系。過去主要擔任執行 舞台監督、空間設計、道具設計及監製。曾參演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梅田宏明雙舞作》, 以及卓劇場藝術會、足跡、英姿舞園、石頭公社藝術文化團體、梳打埠實驗工場藝術協會、 澳門舞者工作室、澳門演藝學院、澳門文化中心等的演出。
鄭志偉
平面視覺及網頁
全職笨蛋,兼職平面設計師,在 SomethingMoon 做設計。有時也會寫字、策展、出版。
林永健
製作助理
於澳門出生長大後赴外地遊學。2014年回澳後,開始致力於文化團體,私營企業及政府部門的活動策劃。當中擔任團隊中助理,主管及監製等崗位;主力負責活動流程、交通住宿、外隊接待等協調及策劃工作。近年參與活動包括:澳門國際青年舞蹈節2019、澳門城市藝穗節2019節目《握握手,做個老朋友》、2018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第九屆足跡小劇場演書節《像xx的一個演員》等節目及活動。
黃玉君
前台主任
澳門人,造船工藝文化協會成員。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畢業。現為劇場自由工作者。近年活躍於社區藝術的項目之中,統籌及策劃作品包括:2019年扶康會大型舞台劇「同.不同」監製及副導演;2017年夢劇社「再續船夢社區藝術計劃」策劃人員、2017及2016年BOK Festival 辦節核心成員、2017及2016 年「台灣週」(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辦)媒體宣傳、2011年華文戲劇節(澳門.2011)研討會秘書處成員。
梁建婷
演員
澳門人,氹仔長大。劇場及電影演員。於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修畢青少年表演課程及表演基礎課程。主要演出包括《浮生記》、《安娜與蘇珊》、《當我吃杯麪的時候》、《茱莉小解》、《長衫詞》、《大世界娛樂場 II》及《長夜漫漫路迢迢》等。電影作品包括《那一年,我 17》、《沙漏愛 情》、《見光》等。為多間學校、社服機構及澳門演藝學院任教兒童及青少年戲劇課程。近年開始學習廣東南音説唱,期望探索不同類型的表演藝術。
龔嘉敏
演員
澳門人,來自順德。夢劇社成員,全職劇場工作者。近期演出包括足跡《安娜與蘇珊》、《當我吃杯麪的時候》、《速.城—z 之時間逃脫》、《像 xx 的一個演員》及《找記憶》;滾動傀儡另類劇場《藥》;夢劇社《黃金時代》、《匠木浮城》;玩勮工廠《百舌─俠盜崛起》等。
李薇
聲音演出
海筆子帳篷劇成員。演員、舞者。2018年與劇場工作者黃緣文共同創立磷火鑄型所,於蘭嶼首演舞蹈作品〈一般之歌首部曲-燃燒的風〉1990年初亂入台北小劇場界,非科班劇場出身只能用身體衝撞找尋表達語言,後接觸到以亞洲第三世界思想為出發點的民眾劇場進而連結東亞進步劇場表演工作者。自2005年起參與海筆子帳篷劇至今,在與現代化城市爭奪空間的每一次演出中讓他者進入自身肉體表現,他者的語言從演員口中迸衝出來。同時間(2005-2016)亦為黃蝶南天舞踏團舞者,戲劇與舞蹈的兩個面向在空間感與時間感的縱橫交錯下成為一個表現者立體/具體的存在。日常時間有時潛居台北大都會的外圍,在永和巷弄裡的流民棧小酒館清潔打掃也同時於其中開展另一個不入流的表演/對話場域。
廖原慶
聲音演出
屏東英派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表演組。作品多為劇場演出,表演風格多變,近年也開始嘗試影像,希望成為多方位且令人感動的表演工作者。曾與法國埃梅劇團、四把椅子劇團、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創作社、台南人劇團、黑眼睛跨劇團、楊景翔演劇團等知名劇團,以及多名優秀導演及藝術家合作,目前為娩娩工作室機動天王以及沐鴉咖啡最佳男主角外場。
鄭尹真
聲音演出
高雄鳳山人,劇場工作者,近期創作關注聲音與文字之中所折射人的歷史生存狀態。曾任獨立文化媒體《破週報》記者。2007年,加入江之翠劇場,習南管樂與梨園科步,並受學於團長周逸昌先生,潛心摸索脫胎於傳統戲樂之聲法、身度、氣韻,以靜為本的表演美學。2014年,與長期夥伴高俊耀共同創立窮劇場。 2015年,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助,赴印尼中爪哇、韓國首爾進修。近期演出: 窮劇場《懶繡停針》、《忿怒》、《脫北者》、《親密》、《大世界娛樂場II》,身體氣象館《殘酷日誌》、《安蒂岡妮》,人力飛行劇團《雙姝怨》、《時光電影院》等。
陳雅柔
聲音演出
高雄人,2010年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組,現居住於台北。
自2009年開始劇場工作,包括製作行政、編導、演員、戲劇教學等,並曾於獨立書店女書店與再拒劇團任職;2014年創立「公休劇場」,主要以集體創作方式工作演出。
2019 -PQ布拉格劇場四年展——環境劇場表演藝術節(Site Specific Performance Festival)再拒劇團Dictionary of Chaos: Addendum 表演者╱2018 -第二季寶藏巖駐村藝術家聯合發表—公休劇場 Men-off Theatre《平行世界越來越擠Parallel World Overload》演出統籌╱2019-1~6月於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進行駐村計畫(公休劇場)╱2017 -台北當代藝術館「破碎的神聖」黃思農作品《其境/他方》文本撰寫╱2016 -再拒劇團《第五屆公寓聯展——日常練習》文本撰寫、聲音演出╱2014-黑眼睛跨劇團《華格納革命指環—女武神》演員(華山文創園區)╱2013-臺北藝穗節—公休閣樓《娘子斷尾求生術》統籌、集體創作(Commander D.)╱2012-台北詩歌節—女書公休詩劇場《熱鍋斷尾求生術》統籌、集體創作(女書店)、黑眼睛跨劇團巡演計畫《禿頭女高音的不標準時間》演員、女書公休計畫2《人魚斷尾求生術》統籌、集體創作(女書店)╱2011-台北詩歌節 大型詩演出《未來的未來》演員(台北中山堂)、女書公休計畫1《女孩斷尾求生術》統籌、集體創作(女書店)、河床劇團第一屆《開房間》戲劇節—屋上積雪 編劇、演員(八方美學)、黑眼睛跨劇團《現代劇場大補帖》演員(牯嶺街小劇場)
王肇陽
聲音演出
彰化人,自由接案演員暨餐飲計時工,畢業於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主修表演。相信有鬼但沒有神,嘗試更往凝滯內斂的表演前進。近年作品:四把椅子劇團《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黑眼睛跨劇團《離海沒有浪》、娩娩工作室《上身不由己》、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 《春醒》、窮劇場《懶惰》/《親密》、非常林奕華《梁祝的繼承者們》、動健体《暴雨將至》等。入選2019臺北電影節−非常新人企劃。曾經被劇場震動過靈魂,也希望能成為撼動別人的人,持續表演,成為自己並尋找支持生活的可能性。個人網站:chaoyang1030.wordpress.com/
蔡佾玲
聲音演出
M.A. in Performance Making, 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倫敦大學金匠學院)、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專任專案講師;文化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特爾左布勒斯「酒神的回歸」(The Return of Dionysus)表演系統教師。
近年重要劇場演出經歷: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葉瑪》、《酒神的女信徒》;台南人劇團《愛的落幕》;再拒劇團《春醒》;創作社劇團《我為你押韻-情歌》、《檔案K》、《拉提琴》;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百年孤寂》、《踏青去》、《四物》、《迷離劫》;自然而然劇團《艾玲》;楊景翔演劇團《女僕》、《雨季》、《明年,或者明天見》、《平庸的邪惡》、《費德拉之愛》等。
.
演出及製作人員名單
.
總導演、聯合編劇:莫兆忠
共同創作、形體及道具設計、演員:盧頌寧
共同創作、燈光及裝置設計、技術統籌 :杜國康
聯合編劇:馬慧妍
音樂設計:黃思農(台灣)
道具及裝置設計、行政執行:劉芷蕙
服裝設計:陳玟良(台灣)
製作及技術執行︰僻室(台灣)
平面視覺:鄭志偉@somethingmoon
演員:梁建婷、龔嘉敏、盧頌寧
聲音演出:李薇、廖原慶、鄭尹真、陳雅柔、王肇陽、蔡佾玲(台灣)
製作助理︰林永健
前台主任: 黃玉君
宣傳照攝影及澳門版監製︰鄭冬
協力: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
鳴謝
.
秦嘉嫄 雄仔叔叔 袁紹珊 王瑞璋 曾靖雯 吳思鋒
吳園藝文中心
台南大遠百FE21’MegA(公園分公司)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半路咖啡
曉角話劇研進社
米製作一人有限公司
.
澳門資助單位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