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小劇場演書節|第五屆 《青年演書新作展:三種辛波絲卡》
足跡小劇場演書節從2010年至今已踏進第五屆,從不設主題到改編澳門作家的文本,或以陌生的文學類型進行跨界實驗(如去年的“自然書寫”),人們總是以為創作者都有很深的文學底蘊,事實上剛好相反,正是劇場人針對文學、閱讀的不足,才藉着“演書節”不得不接受各種各樣文類、題材的挑戰、激發,來一場越界歷險。
第五屆足跡小劇場演書節以《三種辛波絲卡》為主題,三組創作人選取已故波蘭著名詩人辛波絲卡的兩首詩作,以同一文本作三種不同方式的實驗,除了三組作品的呈現外,還附設工作坊、講座,而且工作過程也盡量進行文字、圖像、影音記錄,在小城基本上已經不缺演出的當下,希望在製作以外更強調對創作過程和不同工作方式的思考。而觀眾亦可從不同藝術工作者對同一文本的不同處理中,享受一次多層次的劇場閱讀經驗。三組創作人背景各異,首先是來自馬來西亞和台灣的一組,高俊耀和鄭尹真過去幾年已多次來澳授課及演出,去年更為足跡《大世界娛樂場》擔任編導及演員在澳門藝術節和台灣關渡藝術節中演出,獲得不少迴響。
這次他們將以辛波絲卡《結束和開始》、《在一顆小星星底下》兩首詩作為文本,為澳門表演者進行密集式的聲音與形體創作訓練,並於七月四、五日晚上八時三十分在何東圖書館花園進行公開呈現;另外兩組創作都是澳門藝術界的新晉,就讀台灣大學戲劇系的莫家豪、視藝及文字創作人梁倩瑜將於七月十九及二十日的不同時段,透過對上述兩首詩作的閱讀與轉化,在連勝街四十七號藝文空間分別以環境表演、視覺裝置等形式,跳脫劇場的傳統印象,以另類方式轉述自己的閱讀經驗,裝置部分將展出至八月十九日。
在作品呈現之前,這次演書節更邀得現居波蘭的台灣詩人、波蘭文學翻譯者林蔚昀來澳主講《何以演詩?可以演詩?——辛波絲卡以外的波蘭詩與劇場》講座,讓觀眾以多角度了解相關題目。
“演書節”一開始就往偏鋒進發,不求完成精緻的大眾化作品,專注跨越文學與劇場的邊界,讓兩界的小眾互相流動、觀察,反觀自照。
三種辛波絲卡・I ⇀ 「文學✕劇場」工作坊
三種辛波絲卡・II ⇀ 「也在ₒ It is Here.」視覺裝置
三種辛波絲卡・III ⇀ 《為存在致歉》環境演出
辛波絲卡,詩中的劇場
「何以演詩?可以演詩 – 辛波絲卡以外旳波蘭詩與劇場」講座
日期 | 2014.06.28
時間 | 15:00 – 17:00
地點 | 何東圖書館多功能廳
文字記錄 | 莫兆忠
講者|林蔚昀
1982年生,臺北人,作家,波蘭語譯者。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系學士,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肄業。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人。著有《平平詩集》,譯有《鱷魚街》、《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 1957-2012》、《走路的藝術——魯熱維奇詩選 1945 – 2008》等作。
「辛波絲卡透過她的詩、拼貼來做劇場。」
「她的詩中,都具有戲劇張力,並不是一種很戲劇性的,沒有翻車、爆破之類的東西,看似沒有太大戲劇性的東西,卻是最有戲劇性的。」
「我注意到她很會製造高潮,而且常常藏到最後,前面看似很無聊的東西,最後有一個點,將它整個反轉過來。」
「辛波絲卡在詩和拼貼裡,很清醒地意識到觀眾、讀者的存在,她不涉入而是在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但這個旁觀者不光是中立地告訴你發生了甚麼事,常常帶有很勢利的評論,她的旁白和評論,甚至比她所描述的更有戲,從劇場來看有點像布萊希特,讓你意識到你正在看一場戲,你在看我,搞不好我也在看你。」
「她的詩具有開放性,很仰賴讀者、觀眾去解讀文本,因為這種開放性的存在,它很適合做成劇場、電影或其他藝術形式,好像一種邀約,它的意義不是蓋棺論的,意圖靠讀者、觀眾或導演去填補空白,有一個空間讓你可以走進去,所以有種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