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哩骨遊記 2019.旅行裝
第三十屆澳門藝術節節目
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觀光博士咖哩骨將當年在矮人國的所見所聞,寫成《咖哩骨遊記》並製作成智能電話應用程式,帶你飽覽矮人國風光。
這不是一個參與式劇場,而是一次與其他人,甚至這個地方保持距離的暗黑之旅。自從時間獲得自由以後,《咖哩骨遊記》就成了矮人國的禁書。不要Google,不要問路。只要有App,你獨步盛世荒原。
演職員名單
共同創作、形體及戲偶設計:盧頌寧
共同創作、燈光及裝置設計、技術統籌:杜國康
共同創作、聯合編劇:馬慧妍
音樂設計:黃思農(台灣)
服裝設計:陳玟良(台灣)
道具設計︰盧頌寧、劉芷蕙
應用程式規劃︰張雦米(台灣)
執行應用程式規劃︰劉芷蕙
平面設計:鄭志偉@
聲音演出 : 彭錦濤、盧頌寧、莫兆忠、龔嘉敏、鄭冬、梁建婷
旅程助理:歐仲明、湯詩敏、婁詠怡、黃敬之、鄺子珺、黃玉君、馬慧研、劉湛昇、吳子薇、雷楚紅 、謝淑怡
監製:鄭冬
導演的話
文:莫兆忠
一地的定義、價值,會被有權力的人不斷塑造。而大多數人也會不自覺地複寫,例如永恆的「地少人多」、「沒有土地資源」、「蓮花寶地」。但也有人會發現這種描述的確很單一,發現一個地方應該有不同的描寫方式。城市本身就不只一種面貌,它跟人一樣有很多不同的層次。於是足跡從 2004 年開始創作「咖哩骨」系列,從來沒有像文化大使一樣講述矮人國,從不複寫那個已被記載好的地方。每一次「咖哩骨」都嘗試用虛構、干預敘事的方式改寫城市,也許在發現「真相」之前,必須先發現虛構,發現虛構之後才有尋找真相的動力與方向。
有時,喧囂總是行色匆匆、水過鴨背,孤獨反而讓人偷得思考的空間。
創作到中途,我忽然想到,到底要不要跟期待落空的觀眾說句抱歉呢?在這個需要「參與」運作的劇場裡(如果你承認它是劇場的話),它相對地不夠熱鬧,而且有時還蠻孤獨與無助,甚至如果不是怕消費者投訴,一路上應該會有更多疲憊、迷失與不知所措才對。但這畢竟是一個有時間限制的劇場製作,有售票就要有服務,像很多「參與式劇場」一樣充滿計算。但我還是不忘跟各位創作伙伴說,孤獨是這個演出的整體感覺,這大概就是某年某月開始,在成長的地方卻日漸感到陌生與疏離的情感投射,同時又感到對這個出生地愈來愈無知,愈想像一個旅人,重新認識這片土地。「咖哩骨」這個人物的出現,就是這種私心,也是對這種「無知」的自覺與感恩。
最後,我真的要為我的離地又空泛致歉。我的所有創作伙伴、演員、製作團隊容忍了我,貢獻出很強大的才華與勞動。如果想要給予掌聲(可惜沒有安排謝幕),都給予她/他們。
我知道,這段話又用了太多「我」字了。
主要人員簡介
莫兆忠
總導演、聯合編劇
澳門出生,劇場編導、評論人及活動策劃,《劇場.閱讀》季刊主編。
盧頌寧
共同創作、形體及戲偶設計、演員
足跡創辦人及現任理事長,編舞、舞者、兒童戲劇工作者。九十年代開始參與舞蹈及劇場工作,現主要擔任劇場行政、偶劇及劇場動作指導等。個人演出包括《影的告別》、《境.遇》、《合照》、《圈圈》、《當我吃杯麪的時候》等,先後於台灣、廣州及澳門等地的藝術節及戲劇節中演出。
杜國康
共同創作、燈光及裝置設計、技術統籌
自由劇場工作者,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修燈光設計。作品以燈光設計為主,涵括戲劇、舞蹈、音樂劇、歌劇等。2015年以焦點舞團《雙分子》獲選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台灣學生館作品。近年重要作品包括《大世界娛樂場II》、《圈圈》、《長衫詞》、《叢前黑夜》、《虛域》、《匠木浮城》、《侯貝多.如戈》、《Coming Home》、《香山夢梅》、《甲戌風災》等。
馬慧妍
共同創作、聯合編劇
生於澳門,現居台北,自由文字工作者。近年撰寫的劇場、影視劇本包括《美樂蒂》、《SONIA》(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走市場:遊走式展演劇場》、《送餅乾》(台北藝穗節)、《速.城》(第七屆足跡小劇場「演書節」)、《就這樣認識了,晚上》(澳門文化中心「澳門影像新勢力」影片計劃)、《失傘先生》(台灣公共電視第十二屆學生劇展)、《觀自在菩薩》等。
黃思農
音樂設計
劇場、當代藝術、聲響與音樂的跨域創作者。二十歲時創立再拒劇團,並擔任團長至今。近年發表多齣聲音劇場及漫遊者劇場,圍繞聽覺發展各種新型態藝術表現語彙,改變觀者對時間與日常的感知。從早期探討當代勞動青年處境的《美國夢工廠》到《諸神黃昏》,關心主題不離邊緣的存在狀態。2018年受邀於墨西哥城發表《後殖民食物與記憶》及於橫濱表演藝術節演出《Concert of Performance Review》。
陳玟良
服裝設計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從事劇場和電影服裝工作。近年舞台劇作品包括《兩韓統一》、《匠木浮城》、《單身租隊友》、《地球自衛隊》、《微醺大飯店》、《還陽記》、《上身不由己》、《死死免了米》、《戰場上的野餐》、《大肚王朝》、美春歌劇團《聶采霞的心》操偶製作。曾任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2019台灣館策展服裝設計、Netflix影集《虎尾》服裝設計助理、電影《沉默》服裝做舊助理、全民大劇團電影《瘋狂電視台》服裝設計助理等。
張雦米
應用程式規劃
1994年開始從事劇場創作,企圖打破制式空間,讓觀眾有更新一層的體驗。2016年與再拒劇團合作「公寓聯展──位移之城」,於自家住處創作《從心設定》,觀眾以手機作為連線設備,與演員共同扮演鄰居,探究現代公寓社會孤獨死的樣態。翌年創作《致深邃美麗的》,以空間中所有的物件都會動的設定進行演出,結合科技藝術裝置,重新思考現代劇場的身體性。2019年規劃雲端劇場創作平台,企圖讓演出空間更不受限制。
劉芷蕙 @米製作
執行應用程式規劃
全職表演藝術工作者。 過去主要為執行舞台監督、空間設計、道具設計及監製。曾參與演出有足跡《速.城之時間逃脫》、英姿舞園《Blue》、卓劇場《奧利安娜》、夢劇社 《黃金時代》、澳門演藝學院《愚B王》、足跡《找記憶》、卓劇場《叢前黑夜》、澳門舞者工作者《我係歌手》、英姿舞園《人造玫瑰》、梳打埠實驗工場《1+1對語》雙演出、足跡《長衫詞》、卓劇場《異鄉記》、澳門演藝學院《Miss 杜十娘》、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梅田宏明雙舞作》、足跡《童聚偶遇 -找記憶》、澳門文化中心《歲月舞聲》、石頭公社《人民英雄》、石頭公社《小孩俠》、卓劇場《重金屬女孩》、澳門演藝學院《血婚》等。
梁建婷
演員
澳門人,氹仔長大,中學時認識戲劇。自由身戲劇工作者。於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修畢青少年劇場培訓課程及表演基礎課程。2009年至2014年於該校任兒童、青少年班課程導師。現活躍於表演範疇,主要演出包括《茱莉小解》、《長夜漫漫路迢迢》、《大世界娛樂場II》、 《512.921911……》、《再.見之時》等。電影作品包括《那一年,我17》、《沙漏愛情》、《見光》等。近年開始學習廣東南音説唱,期望探索不同類型的表演藝術。
龔嘉敏
演員
夢劇社成員。澳門人,來自順德。全職劇場工作者。近期演出包括滾動傀儡另類劇場《藥》、足跡《速.城—z之時間逃脫》、《像xx的一個演員》及《找記憶》;夢劇社《黃金時代》、《匠木浮城》;玩勮工廠《百舌──俠盜崛起》等。
黃敬之
演員
於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修畢表演基礎課程(三級),曾參與的演出包括《其實我們》、《其實我們2014》、《搖錢樹》、《搖錢樹2》、《自選題》、《車你好冇》等,以及多齣電影、廣告及影片。自2014年開始參與文化特攻計劃,現為自由舞台工作者,活躍於演唱會、劇場、澳門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城市藝穗節及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等。
鳴謝
曉角話劇研進社、夢劇社、六文錢宣傳推廣一人有限公司、滾動傀儡另類劇場
周伶芝、郭亮廷、吳思鋒、林永健
足跡
2001年於澳門成立,不希望被定義為「劇團」或「舞團」,一直致力於劇場創作、藝術教育及海外交流。近年作品包括《大世界娛樂場》I及II,《咖哩骨遊記》、《漂流者之屋》、《望廈1849》、《找記憶》、《圈圈》、《石頭雨》等。每年舉辦「足跡小劇場演書節」及「童聚偶遇」兒童劇季。